本帖最后由 piggypf 于 12-6-25 16:52 编辑 近日有点时间,码码字。为方便阅读,采用大字体。 虽反肽两年,仍是新手,各大比赛难得参与,就算参与也是处于炮灰级别,但仍有话不得不说,也欢迎各路各地各群前辈指点修正,以共同进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帖~ 以下正文: 本帖仅讨论常见动力组,进阶动力或远古稀有动力不在讨论之列。 1.有刷和无刷哪个费电? 无刷是无接触式的磁场变换,让电磁能效转换率大大提高,这句话解释了“哪个更费电”,具体怎么解释请百度。至于体现到模型上,就是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无刷转速会更高,扭力也会更大。 2.有刷和无刷哪个好? 有刷后面会提到,先说说无刷, 既然无刷的能效转换率高,是否就选择无刷了呢?当然没那么简单,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带来一些新问题,请接着往下看。 说说两种无刷系统:有感和无感 大家都说有感的线性好,首先要知道线性是神马?线性就是在油门从0到100的过程中,转子速度上升的“对比过程”。理想线性是呈对角直线的。(视乎场地和手法需求更改油门曲线的另说,但也是以“对角直线”为前提)。形象一点的说就是“油门跟手程度高”。好处是在你需要瞬间转速提升的时候不掉链子。 前面说过了,无刷的能效转换率比较高,因为没有碳刷的接触,但正因为这样,所以供电方向并不能像有刷的铜头那样自动通断切换,无刷是圆周循环式的切换,所以难免在磁场角度有冲突时“错误供电”,具体表现是在启动提速的过程中会有顿挫感和延迟。 由于模型的特殊需求,带有霍尔感应器的有感无刷系统也被采用了。它的原理是在磁体转子周围增加霍尔感应圈,用以回馈转子的实际角度到电调,从而改变供电磁场,达到更平顺的动力输出。解释完了,应该都明白了无感无刷是最不能选用的漂移动力了吧? 至于有感无刷和有刷哪个好?慢慢来…… A. 有感无刷的技术日趋成熟,线性也慢慢的能与有刷抗衡,但差距始终是存在的,这一点,笔者始终认为机械式比电子式的可靠。此点有刷得一票。 B. 而从经济角度来看,有刷需要达到同级别无刷的功率,投入和损耗是很大的,一套好的大功率有刷动力,比市面上常见的有感动力系统贵很多,并且维护其正常发挥效率需要使用的铜头机和备用的优质碳刷等费用都是不菲的。通俗的说就是一个顶级有刷电调的费用可以买好几套常见的有感无刷。所以无刷刚应用到模型的时候,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更快或者更强,而是“免维护”。夸张点的说,只要操作和保养得当,无刷系统是可以用一辈子的。此点无刷得一票。 C. 至于效率,前面说过,不再赘述,无刷得一票。 综合以上,有感无刷胜出。至于线性要不要讲究,要怎么讲究,我相信绝大部分新手在能跟线追走之前都不需太过纠结。 3.我需要有感无刷还是有刷? 套用一句话,贵的好。 原因在上面已经说完。要提一提的是,如果预算确实不足,市面上常见的320A有刷电调用以练习绕圈和八字乃至跑小型场地足矣,并且华丽丽!需注意齿比和散热噢。 4.我需要几A的无刷电调? 笔者使用过常见几个牌子的45A,60A,100A,120A等等。 如果打算长期玩,地面材质又比较多变,60A以上是比较理想的。好盈初期版本的45A是不可调整进角的,新版的可以了。至于能不能连接BOX刷FIRMWARE,没机会尝试,有条件的玩家可以试试。至于60A和120A的具体区别,实话说,真没发现,只知道120A刷TURBO比较保险。这里再说个题外话,关于逆转程序和TURBO程序,45A均不能实现,就算实现了,也负载不起的。另建议搭配10.5T以下的电机均勿刷TURBO,就算电调扛住了,高温是会让转子退磁的。 5.我需要几T的无刷电机? 这个,只能说……从6.5T到13.5T都算常见,针对不同地面材质和场地情况都可以采用,RcFans论坛里最多的是8.5T和10.5T。多人用不能说明有多好,但能说明适应性比较广。又扯个题外话,不是每个厂商的T数代表的实际参数(转速、扭力)都一致的。另外电机的配搭还有一些很关键的因素需要考虑,例如齿比(最终传动比),轮胎甚至自重等等。KV越高需要的减速比(大齿和电机齿的比例)越大,越抓的轮胎或者场地需要越大的减速比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笔者一直使用双天及好盈8.5T,4000KV,近期换了3800KV。最终传动比控制在5.5左右,跑的是大理石,用的是国产斜边胎。 6.无刷需要如何设置?例如进角,拖刹等等…… 这个也需要针对场地和车子实际情况调整的,以好盈为例,笔者使用0拖刹,0进角,启动模式为1(最弱),刹车力度100%,低压保护阀值2.8v/s。 经实践,同一套动力,使用在皮带车上,启动力度稍微增大一些会好操控一点。 该贴已经同步到 piggypf的微博 |
顺带扯一些别的常见问题, 1.需要大转向吗? 正常的RC车子原厂转向角度都能达到35度以上并且阿克曼角比较好接受,如果没有这个度数,请好好调整。如果你还在一个人练习正肽找感觉,直接上大转向会削弱你的手感,后期瓶颈很可能是“提前量计算不足”或着“救车动作太迟”。 2.需要头单吗? 头单的作用是模拟手刹(刹车时制动后轮,前轮因惯性继续旋转)。如果处于初期练习8字找感觉或简单U型混合走线的阶段,那么头单改变的只是你的手法和速度。后期可能出现的瓶颈是“出弯追不上前车”。绝大部分弯道,其实都不需要用到头单。当然如果你喜欢摆间隔只有半米的八字绕桩并且没有大转向,那么有头单最好。追走的时候,头单必不可少。所以,如果刚好购买车子的店里有头单,一并买了装上吧,但切记:能不用就不用。 3.需要尾直吗? 请参考以上第二点,但是差速的作用是实时的,只要车子动了就在起着,所以,当漂移找到感觉,能大概控制轨迹以后,自己换一下,用心感觉一下尾差和尾直的区别在哪里吧。至于头直尾单……暂时没听说过,我想RC漂移现时的玩法应该不会有人接受一台刹车时只能推头(转向不足)的设定吧? 4.需要反肽吗? 毋庸置疑,全世界大部分玩家都在讨论和实践着反肽。有人说先正后反好,我也认为是这样,但也亲眼看过正肽玩了半年几乎没进步,上了反肽后两周就下场的高人。虽是这样,但要说他其实有了半年的正肽功底也说得通的。哈哈哈…… 结论:入门,正肽反肽都可以玩,但对于未接触过RC模型(雷速登那些不算)或者没了解过漂移的原理的新手,我还是建议从正肽上手,从车子的惯性规律开始感觉漂移的魅力。 P.S:反肽追走真的比正肽简单很多的…设定真的也比正肽复杂不少哦~ 至于车架推荐,没太多可说,主流车架均为中前置设计,至于为什么,我想一些老玩家都能说一点但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我也说不清楚,我始终认为各有各的玩法,车架设定也能弥补很多自身的不足(传动,悬挂,布局等等),但也总有设定弥补不到的地方。所以,还是随大流了,中前置吧。 5.国产车还是进口车? 这个本不应纳入讨论范围,谁都知道进口的好,贵的好。 但如果真的经费不足,我建议你一步一步来,先买车架,在凑齐其余设备经费的过程中研究手中车架的构成和各部件之间的关联,还有每一根拉杆和孔位的作用。结合论坛里关于调车的帖子,凭空想象这些设定是为什么起作用,起了怎样的作用(如果你想当然的认为避震架上这些螺丝孔当然就是为了固定避震的,那就要开始认真考虑退魔之路怎么走了)。以上能做到的话,在你的车子下地以后,很多瓶颈会自然的延后乃至消失,事半功倍哦~漂移是技术活,需要时间和思考慢慢累积。 又如果,真不打算投入太多,那么我只有一个建议,咬牙坚持在预算内制定计划,无论如何别买山寨。 RC的发展会带来商机,反过来商机也会带动RC的发展。如一些力挺山寨的模友说的:任何一家大企业都是从模仿起步,国内RC起步晚,只能模仿,所以我们要支持!我心里的话就是:很想问你们一句,这么多年了,你们到底创新了什么?说难听点的,一颗二极螺丝都还得抄。你们拿着比设计师还多的钱,做着中专水准的测量员排版员的事,都这么些年了,惭愧不? 文字太多,没一一检查,有纰漏还请各位看官友善指出,小弟感激不尽。 另欢迎补充常见问题的标准答案~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