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ic BZ3调车经验分享
前阵子我的几个玩电房的朋友去体验了蚊车,过后都不约而同的表示,蚊车虽然真的好玩,但东西太小太难调,而且工具都要重新买,有点望洋兴叹的感觉。但得益于车场前辈们对我的悉心指导,我发现调蚊车原来也并不是那么的困难,而且除了调节车高需要专用的车高尺,其余参数用现有的工具也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我决定把前辈们教授的经验总结成这篇帖子,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面对同样困境的模友们。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首先要做的是左右重量平衡。先将所有设备都安装上车,确保车子在随时可以下地的状态下进行调试。个人习惯是不装轮子完成这一步骤的,因为轮胎左右磨损不一样,重量也会有偏差,但其实差距很小的,可以忽略,按照个人喜好来就好。
前后油压架都有一个正三角的孔,用于调节左右重量平衡用的。
然后就是把长车壳柱插到这两个正三角的孔内,把车子架起来,观察左右是否平衡。如果没有长车壳扣的话也可以用尖镊子或者牙签等细长的东西代替。
其他的开放式车架也会有这样的设计,但有可能是波箱上的一个孔,或者油压架上面的一个孔,也有可能是一条槽,需要各位自行去寻找发现。
个人建议到网上买一些钓鱼用的铅皮作为配重块,非常好用,用多少剪多少,可塑性非常好,最关键是价格实在便宜,丢了也不心疼。
在调车高之前我会先用新胎调droop,之所以我会调droop而不是调摆臂下止点down stop有三个原因:
①秉着能不花钱就不花钱的原则,我没买ARR的那套下止点尺套装,但我有1/10的调车尺套装,凑合用是没问题的;
②找不到现成的5mm碳纤棒,只有一根从别的地方搞来的3mm碳纤棒,因此没法和1/10的车高尺组合成为下止点尺;
③轴承和传动轴的虚位和轴承自身的虚位对于蚊车来说太大了,调下止点的话需要想办法控制虚位。
但以droop作为基准的话也有弊端,粘胎的质量直接影响调车质量,万一轮胎不是正圆,无论怎么调都调不准,而量摆臂下止点down stop的话就能避免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准备一套磨好的轮胎或者漂移胎,但每次调的时候都要换四个轮胎。所以建议各位还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法,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顺便付一个轮胎粘合技术分享。
使用方法如图,车砖架起车子,然后确保整个悬挂能自由下垂到底。
然后量轮子底部的高度,如图所示,前轮读数为4.0,下方碳纤增高棒3.0mm,总高度为7.0mm,车转高10mm,得出前轮droop为-3.0mm。
但无论是调droop还是调down stop,都要确保底板是平整的,否则车砖架在底板下,螺丝头会把车子顶起来,参数就一时一个样了。
底板上的钛螺丝都是在兴化市安钛紧固件厂买的,质量和精度都非常好,有线上直营店,但缺点就是有点小贵。。。
关于参数:没有固定参数,只要两边一样就行。通常新车下地的话我们会把前后摆臂的下止点都调0,就是和底板平齐,可以目测调整然后再上尺看droop把两边对称,或者直接用下止点尺操作,这个可以算作是初始设定。然后再根据在赛道的表现进行调整,但本质就是关于重心转移的控制对前后轮抓地力的改变。
重心前移,则前轮压力增大,获得更多抓地力,但相对的后轮压力会减小,抓地力也会减小,这时候车子处于过度转向的状态。
相反当重心后移,则后轮压力增大,获得更多抓地力,而前轮压力会减小,抓地力减小,车子处于转向不足的状态。
然后就是根据赛道表现作调整。
①小弯入弯推头,后轮droop稍微下降一点,让重心可以更多的向前转移。但如果多次调整都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则需要考虑是否更换软一级的前弹簧,然后再回到起点进行尝试。
②小弯出弯推头,个人认为有两种情况,第一是重心过于后移,可以把前轮droop稍微上升一点,减少重心后移的量。但如果多次调整都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则需要考虑是否更换硬一级的后弹簧,然后再回到起点进行尝试。第二种情况则是因为droop太多了,车子没办法快速复身,可以试着升高一点后轮droop然后再尝试。
③大弯不够转,可以升高一点前轮droop,减少重心后移量,让前轮获得更多抓地力。
但这些都必须要建立在车高正常的前提下,假如车高不够,重心前移的时候底板就会和路面接触,从而减少重心前移量,让车子变得非常推头。
如果车高足够高,下止点调到极限了都还是觉得推头的话,就要分析究竟是赛道抓地力问题,还是弹簧硬度问题,又或者是避震阻尼的问题。
①如果是赛道抓地力的问题,建议换抓地力更强的轮胎尝试是否有改善,又或者用强力的吸尘器清洁一下赛道看看会不会有好转(这里强推Dyson吸尘器);
②如果入弯推头,则需考虑前弹簧是否太硬或太软,阻止车子前倾或者车子过于前倾使底板蹭地,又或者是避震阻尼过大;
③如果出弯推头,则需考虑后弹簧是否太软。
至于为什么出弯推头,不会考虑避震阻尼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后避震的阻尼只会渐渐加大,并不会减小。因为行走时候产生的胎粉会附着在避震芯上,日积月累就会导致避震阻尼过大,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出弯追弯,不能马上回正。这个时候就需要清洁避震,并且重新上阻尼油了。
我现在的设定是弹簧前银后白,避震油前后25000号,在高抓地路面前避震可以使用35000号。建议买一组atomic的油品套装,一套就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使用场合需求了,而且分量非常多,用了这么久都和全新没区别;P
然后就是调车高,车高尺这工具真的就没有替代品了,只能买一把。我选择了ARR的这款车高尺,高度从1.0~2.2mm(印着logo的台阶就是2.2mm),已经可以满足竞速车的所有需求了。
在读数之前,必须先按压一下车子,让避震处于回弹后的状态,再放尺子到底板下进行读数。个人习惯是量底板向内收的位置,因为1/10电房量车高就是量凹进去的地方,而那个地方基本是磨不到的,所以读数才会更准。但蚊车都是在EVA、RCP或者地毯上跑的,底板没有磨损,所以其实没有强制规定一定要量哪个位置的。个人习惯前面比后面低0.2~0.3mm,车头车高1.8~1.9mm,车尾2.0~2.2mm,但第一次量的话只是量个大概,因为后面要调扭动(tweak),因此这一步量好之后并不是最终车高。
在调tweak之前,必须要确保四个轮子的悬挂都能自由下落到底,否则需要检查所有活动位置,找出导致不顺畅的原因并修整好!
然后把车子放在桌边,用螺丝刀把车子顶起来。如图所示,我把前轮顶了起来,后轮仍然在桌面上,按一下后油压架让后轮处于回弹状态,然后观察一下左右前轮离地高度。可以看出左前胎离地比右前胎要多,这意味着左后避震的支撑力大于右后避震,得减少一点左后弹簧预压量,或者增加一点右后弹簧预压量,然后重复操作,直到前轮抬起量左右一致。后轮也同样操作。
这一步完成之后,需要再测量车高,确保车高符合要求。而调节绞牙环改变车高的时候,左右两边旋转的量必须要相等。车高调节好之后需要再复查tweak是否一致。
如果最后发现左右车高在对称的测量点上有不一致的状态,有可能是车架因为撞击产生内应力导致底板变形,也有可能是轮胎有轻微误差。这时候要看底板是否有形变,如果形变严重的话需要把底板拆下来进行手动掰正,如果只有很轻微形变的话可以把波箱底部螺丝和二楼板螺丝都重新上一下,看看有没有改善。如果底板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忽略,因为左右车高少许的差异并不会对行走有影响,反而是tweak非常明显影响车子整个的动态,所以只要车高在可接受范围内,且tweak平衡的话,车子的动态性能才能得以确保。
关于轮胎倾角(camber):没有固定参数,只能按照实际调整。但可以以前后-1.5°为基准调整。
然后下地走1~2排电,观察轮子的磨损情况,最理想的状态是内外尺寸一样。
如果出现图中的内小外大的情况,则需要减少camber角度;但如果出现内大外小的情况,则需要加大camber角度,目标是要让轮胎内外直径一致。
但也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多拧半圈太多,少拧半圈又太少,这个时候就需要看手感和圈速,决定多拧半圈还是少拧半圈了。
然后就是调束角(toe):没有固定参数,只能按照实际调整。在这里分享两个调整前toe的方法,首先是最基本的左右转向拉杆等长法。通常我们都是通过测量拉杆露出长度的,但因为蚊车球头帽太小了,尺寸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导致测量的误差比较大,因此我会选择量球头螺丝的距离。然后在确保左右拉杆都等长的状态下调整拉杆,直至前轮目测toe out大概为1°左右即可。
第二个方法为目测法。先把转向臂(水拨)居中,然后竖直车子,让前轮自由下垂,观察左右轮子角度是否一致,并控制toe out大概在1°左右。操作的时候建议车子保持通电状态,然后用遥控器的trim微调把转向臂居中之后再调整。这个方法把轴承内外圈虚位、轴承内圈与CVD虚位、球头帽虚位、摆臂与插销的虚位都考虑进去了,尽管这些虚位看起来好像很小,但对于蚊车的行走也是存在实质性影响的,不可忽视。
在调整好前轮toe out之后,就可以在遥控器上调整舵机行程了,具体操作可以参考这篇舵机行程设置分享。
而后轮toe的调整,我们习惯是通过更换RR臂码实现的,RR臂码的点越多,后轮的toe in则越大,需要根据个人手感需求和场地状况设置。补充一点,RR臂码有正装和反装的区别,两种装法对车子的反应都不同。正装偏向稳定,反装的话后摆臂会变为“插水”的姿态,即前低后高,会让车尾趋于不稳定的状态,但也会让车尾变得更加灵活,需要根据手感进行设置。图中车上装着的1点RR臂码为正装,反装就是把臂码上的点朝下。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些小窍门。图中前转向杯下的球头螺丝有一个铜垫圈,这个垫圈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不调整避震绞牙和摆臂下止点的情况下改变车高的。因为随着轮胎的磨损,底盘高度也会不断的下降,但每次调整都要动绞牙调下止点还要调整tweak就非常麻烦。而这个方法操作也很简单,当用新胎调车的时候,就可以把最厚的垫片放到下球头的位置,然后把车调好。当发现车高下降了之后,就可以减小垫片的厚度,从而让轮子下移,达到抬起车高的效果。如果没有一整块厚垫片的话,也可以用若干小垫片叠放,但一定要注意两边厚度要维持一致。
图中我使用的垫片是0.8mm厚的,但球头螺丝的长度只有2mm,但个人感觉剩下的1.2mm的螺丝要上紧在转向杯还要承受冲击感觉会有点困难,于是我选择把球头螺丝换为GLF-S-026球头螺丝(图右)。但GL的这款螺丝也过长了,不能直接用,得切掉一部分,否则会顶住转向杯内轴承,导致螺丝无法完全拧紧。但一定要注意不要一刀就切到底,得慢慢磨不断试,最后长度大概在2.6mm左右就足够了。当然也可以选择不换球头螺丝,但垫片就不能垫太厚了,调节的范围也不够大,这个就要根据自身需求作选择了。
还有就是避震上的防尘套,其实只是长条的气球剪下来套上去而已,但已经可以阻挡绝大部分的胎粉进入避震内,改变避震阻尼了。但一定要注意,气球避震套不能影响避震的活动,也必须要确保悬挂的自由下落不受干扰。然后补一个气球尺寸。
最后的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行走时的注意事项:
①感觉车子变推头的时候马上检查车高;
②轮胎要经常左右对换,建议一排电换一次,最多不超过两排电一换;
③多留意轮胎磨损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camber;
④差速器要尽可能保持顺滑但不打滑的状态,可参考BZ3丝滑但不打滑的差速器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祝愿大家新年行大运,人车都精神,车快人更快:lol
沙发坐上慢慢学习https://app.rcfans.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小课堂又开课辣,赞一个https://app.rcfans.com/public/emotion/face_jizhi.png 这歌是真的强大。将老手既定而且默认的工作转化为新人能看懂的文字https://app.rcfans.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更正:*这个 不得不说,地表蚊车竞速bz3确实很难有对手 好文收藏点赞 顶https://app.rcfans.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多谢山哥,我今日真係学咗好多野吖,哦唔係,係好多野要学。依旧是望洋兴叹。 学习了 感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