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T.TECH Predator X10
本帖最后由 crusaderlyf 于 12-9-13 22:30 编辑其实这车放怀旧区我依然觉得是有点不合适,毕竟时间比较短,只有6-7年,但是考虑到predator二十年不变的结构设计,还有X10当时在中国也有销售,还是归纳为怀旧车来谈。predator系列是纯正的英国血统车,由T.TECH公司设计生产,09年后转让给team extreme接手继续开发改进X11销售,说起predator的起源,是在1994年,是T.TECH当时发售的第一款产品,设计理念来自于F1的超低风阻设计,前定风翼,摆臂等都和F1概念非常接近,而前后四支平放的避震更是其招牌设计,初代predator是碳纤维底兜的设计,碳中传动轴,这个在加工的过程中的要求非常高,价格也非常昂贵,鲜有欧洲以外的玩家使用,predator在IFMAR赛场上的最好表现是闯进了1997年的A组,车型是XK-95,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predator型号有初代predator、xk-95、xk-95、international等等,2006年推出了X10,后来还有简化版本XRS,最新推出的是X11和X11 08(锂电版),X10当年被T.TECH寄予厚望,限量发售,每台车都有一张ID卡,全顶级配置,底盘采用了composite的graphite碳化版本,所有的A臂等塑料组件都是混碳材料,前后万向,碳纤中轴,滚珠差速,镀钛避震芯,新设计的轮毂等。下面重组开始:
这个是产品的盒子,可惜我这台车没有,借用网络上的图片,让大家有个直观的印象
首先是混碳加硬底盘,当年全国赛有一台车架比较悲剧,在电池架的脆弱位置磕到地面完全断开,一段时间后这个车型就销声匿迹了,不过据说这个底盘质量还是很好的,正面和反面如图
装好的传动中轴,看起来似乎简单,但实际上比其它的轴传动中轴都要复杂,这也是predator的特色,金属伞齿、前单向、后限滑都集中在这个中轴上,不过大齿就必须要专用的,这个有点不方便。和装好的前后差速
前后差速和中轴摆放如图
后面一根避震和电机座的支撑座,碳纤维厚度3mm,电机座也相当有个性
后避震架(单个)和尾翼座,组合好如图
后A臂的上摆臂,相当宽大,和现代buggy已经截然不同,参考的是F1的设计
下摆臂也是相当的设计,当然要固定hub carrier需要一根横向的支撑
结合器也相当怪异,这是x10开始的改变,x11也是,轮毂只能用专用的了
后避震,镀钛的避震杆,弹簧分上下两节,中间有个collar隔开,安装在车上效果不错,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降低车架尾部的高度
part2
本帖最后由 crusaderlyf 于 12-9-14 11:19 编辑前波箱盖集成的功能比较多,转向部分就集中在上面,前避震架也安装在前端
前A臂的样式大致相同
前避震依靠一根推杆从前下A臂的位置贯穿至前上臂的部分,金属推块是固定在前波箱盖的位置
车架前面部分的结构简洁明了
转向拉杆和舵机推杆,舵机推杆贯穿底盘和车壳从边缘位置进入车架
前避震及安装样式,最早出现于F1系列,现在已经大量用于比较低的前部的车系当中
前进气孔是仿照F1进气口的设计,也前固定的作用
车壳固定柱位于底盘边缘
封闭轮毂和蓝色锁定螺母
扁平的车壳
从车架上看使用分体电时代车架的空间相当局促,电机在车架一边,舵机位置占据了另一边的大部分位置,因此里面部分只能用体积小的电变,而接受机则被迫放在舵机上方,受车壳高度影响,接收也必须采用小体积
至此车架已经重组完成,只需配上胎皮和尾翼便完整,整个重组的过程相当轻松,结构的简便令螺丝数目大大减少,产品的精度是一惯的英式风格,介于日系和美系中间,质量可圈可点,细节部分不如日系精美但耐用度应该有提升。抛开性能不谈,关其外形就能吸引相当的目光,更可贵的是,其创新的想法为一向单调的后电越时代设计带来了一点新鲜的感觉,这正是我们从心底萌发的一丝希冀和急于创新的呐喊
喜欢这款A臂简单的外形 有时候 最简单的反而最美 后避震好特别。漂亮的车 经典······! 真漂亮啊还是经典的东西好:em07::em07: 后避震设计是已经淘汰了 尤物!
这车真的真的很棒…设计得不错… 不错很长见识,都是高科技啊: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