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代名車Hot Shot
以下這篇文章是以前小弟在台灣的絕版車站所寫的,內容做一些修改後在這裡發表。ps:因為權限不夠,每日能發表的圖片有限,原文所附的一些照片要稍後才能補上。 本帖最后由 lyf6499 于 13-8-4 05:57 编辑
*認識遙控模型的開端
我個人接觸遙控模型是在我小學六年級時( 1986年 ),與其說是接觸,實際上也只是站在模型店前觀賞居多,以及買了幾本遙控模型雜誌而已,實際上也沒真正跑過,是的,是真的沒跑過車,不只是沒參加過賽事,也沒有到空地蹓過車。
當時父母買給我的第一台遙控車是台灣仿田宮 Fox 的殺手 ( = Killer),原本我到模型店指名要的是 Hirobo 的平跑車阿修羅,不過店員看我年紀小並不建議高速的平跑車,也因此換了慢速且當時較流行的1/10電越。
那時我最想要的三種車系其實是 Optima (台譯:千里馬)、Hot Shot (台譯:發燒),或是 YZ-834B (台譯:鬥犬),從那個時期開始我不知是什麼緣故,就是比較偏愛四驅車種,去模型店買 Killer 可能是想幫父母省錢吧,如今我也想不起來確切的原因,總之就是這樣糊裡糊塗下了決定;沒指名買日系三大車種就算了,竟然也沒選擇價格與 Killer 相近的 Beagle ( = 小獵犬),台廠仿的Optima 。過不了多久我就升上國中,自此告別了遙控模型,夢想中的三種車系也沒入手任何一種…。
那時年紀尚小不太會充電,也沒有足額的零用錢來購置遙控器所需的電池,那時沒跑車的理由主要就是在電池方面的問題,但是那個時代留下來給我的卻是滿滿的回憶,也包括了本文所要講的 Hot Shot。
*性能不佳的一代名車
說到一代名車,80年代同時期的 Optima、834B、RC-10…等全都當之無愧,相較之下,性能並不受好評的 Hot Shot,其性能只能說是比玩具車高出一些,說是比競賽車種低幾個等級也不為過,然而發燒卻也能名列當時的名車之一。
如果光是只在80年代熱賣就算了,在現今模型車的設計與材質各方面都大幅躍進的當下,比起設計上較為成熟的 Manta Ray ( = 魔鬼魚),Hot Shot 無疑的較受絕版車友的期昐,相對上銷售量也高出許多,這一點也真的是 Hot Shot 所寫下的一頁傳奇。
*一代名車的理由?
Hot Shot 發售時市場上並不是沒有競爭對手,同時期的 Optima、834B、Zerda…等等,性能上全部都比 Hot Shot 更加優秀,價格上 Hot Shot 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田宮的支持群、不計較性能的初學者,以及 Hot Shot 獨特的外型,或許這些是它能夠成名的原因。
*一代名車的理由 - 獨特的外型
(1)dummy 車燈。在當時的越野車上算很常見,一種增加趣味性的小零件。
(2)鋁電阻罩。也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設計,很高興後來的復刻版保留了這項重要的特徵。
(3)鋁中段狗骨。也是前無古人的設計,實用性不佳,不過視覺上有加分。
(4)霸氣的單槍避震。遙控模型史上,應該是最獨一無二的避震器外型設計。
(5)像真護網。又是一個視覺上加分的組件。
(6)獅王徽章。彩盒上並沒有畫出來,不過原廠貼紙卻有,可能是後來追加的吧。
(7)車殼與防滾架並存。這可能也是它的一個特色,我很少見到這樣的外型組合。
本帖最后由 lyf6499 于 13-8-4 06:29 编辑
*Hot Shot的優缺點
除了獨特的外型為其強項之外,Hot Shot 的優點嚴格說來並不算太多,我盡量試著列舉出優點。
1.保養維修或調整的頻率相對較少。雖然有晶體更換不易的缺點,但田宮圖的是初學者這一塊,設計者考量的是玩家一旦將 kit 套件組裝起來,後續並不太需要頻繁的拆裝或調整,不像後來的車種需要調整滾差,或是需要在差速器內灌上矽油,軸傳動的設計也不用擔心皮帶斷裂或張力調整之類的問題。
總之,80年代田宮的 buggy 設計對當時剛興起的 RC 風潮有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試想一下只要充飽電池就可以上路的車,免除調整這個又設定那個的,這對一些中小學生而言是多麼的重要,翻閱以前80年代的雜誌,不管是場上在跑車的又或者是場邊圍觀的,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學齡兒童參與 RC 這項活動,再回頭看看今天的賽車場,少說都是20歲以上的成年人,工作桌上滿滿都是高級房車、高階遙控器與各式各樣的配備,車子上路前沒設定調整好車手是不會下場的,這也難怪現在的小朋友不碰 RC,至少我在台灣看到的是這樣,過份輕視入門車種,只是一味的向競速的極緻邁進。
2.中置馬達及扁平胎。相對於 Optima 採用後置的設計,中置馬達是 Hot Shot 少數能勝過 Optima 的地方,中置馬達的設計可以讓車身在加速、減速時較為平穩。 另外,在行駛時扁平胎發生的變形量較少,Hot Shot 領先 Optima 率先採用扁平設計,而 Optima 車系一直要到 Turbo Optima 之後才開始列入標準配備。
相對於屈指可數的優點,缺點還真是不少,最嚴重最要命的我個人認為有三點:
1.過脆的塑膠件。雖然我沒實際跑過80年代的初版,不過在複刻前我所收的幾部舊車,一些零組件如三角輪座等全數斷裂。要命的還不止脆裂,那個年代的塑件是以自攻螺絲來鎖住,使用到後來容易有滑牙的問題。
對策:三角輪座改成通用的六角輪座;使用鋁製的伺服機座…等。
2.轉向不足。如果只是略微轉向不足是可以接受的,然而 Hot Shot 轉向不足是達到嚴重的程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 toe 角嚴重外張,致使在車身在側傾時,有較多抓地力的外側輪舵角不足。此外,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通過障礙物時會有 bump steer。
對策:將轉向拉桿的位置往前移一格會改善轉向不足。
3.避震性能不良。前、後單槍避震的設計原本就比四支獨立避震來得更吃虧,而且避震器本身效果也不理想,後續的車系全部放棄初版的設計。在複刻版推出時,雖然有試著改善這一點,但避震效果仍然不理想。
對策:使用改裝套件,裝備他型的避震器。
次要缺點:
(1)開放式的齒輪箱,致使差速器沒辦法灌矽油或塞黏土。
(2)封閉式的車身其原意是防沙塵,不過要維修時也相對較麻煩。
(3)在轉向到了極限的角度時,前狗骨會產生干涉。
(4)機件盒過小,很難裝置電子配件。
(5)車身笨重,且相對耗電。 本帖最后由 lyf6499 于 13-8-4 06:24 编辑
*後續車種 - Super Shot ( = 超級發燒 )
Super Shot 算是 Hot Shot 的進階版,與初版主要的差異是動力方面有所強化,例如配備了RX-540馬達與全車份的滾珠軸承,此外也配備了四支獨立的油壓避震器來取代前後單槍避震。
動力與懸吊方面有了明顯的強化,但最為人垢病的轉向不足則是絲毫沒有改善,試想在80年代一部要價29,800日圓的高階車種,只能在直線上與它人匹敵,在彎道上很可能會被更靈活的車給超車,這樣的性能與高階車種的身份並不相符。
servo 直結式的轉向系統除了帶來了轉向不足的缺點之外,左右兩支轉向拉桿長度也不對稱,這樣的設計在 Grass Hopper 之類的入門車種上或許還可以接受,然而運用在高階車種上則顯得很不合理,單就這個觀點而言,個人寧願 Super Shot 配備一個可靠且適用的轉向系統,做為前後兩代車的主要的區別,捨棄 op 選購件的馬達與滾珠軸承。如果我當時有能力的話,就C/P值而言,我寧可選擇較為低階的 Boomerang (台譯:漫跑者、魔亂),起碼它有改良的轉向系統,售價也低於二萬日圓,C/P值相對較高。
附帶一提的是,Super Shot 與同時期的對手京商 Turbo Optima 似乎是互衝著來的,兩者分別是由初代 Hot Shot 與 Optima 升級而來,都配備了基本款所沒有的全車軸承、競速型馬達、新型避震器、支援8.4V電池、下護蓋、電鍍輪框…等配備,就連訂價也如出一轍 (笑)。
可惜的是 Hot Shot 畢竟不是 Optima,兩者在先天上就有差距,Super Shot 即使搭配高性能馬達與CVA避震,還是不能與 Turbo Optima 一較高下,在車架的基本面上,除了懸吊系統之外,Super Shot 並沒有作出太多的修正,不像同時期的 Optima 有三分割式的轉向系統,可調校的部份也比較多,可以說京商遠比田宮更了解競賽車的 know how,田宮在 Hot Shot 的階段落後也還無妨,可惜的是推出進階版的 Super Shot 也還是落後,比較值得一提的設變也只有四獨油壓避震而已。
關於支援8.4V電池,由於我沒實際操控 Super Shot 的經驗,所以不敢直接斷言實用性,不過我曾經在 Turbo Optima 上裝過8.4V電池 (當時沒裝 anti-roll bar ),結果是橫置電池的 layout 裝上8.4V電池很容易翻車,我猜想沒有配備防傾桿的 Super Shot 應該是也免不了相同的命運。
儘管我對它的性能大多是偏向於負面,不過這些都無損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其實有時侯性能面也不是收藏者唯一的考量,我會去收藏它主要的理由還是為了填補幼時的記憶,另外一點就是喜歡它的外型,它與 Hot Shot 同樣在外型上都不像是純正的東洋風格,反而帶有一點美式的粗矌,對我而言這就構成了很好的收藏理由。
*後續車種 - Boomerang ( = 漫跑者/魔亂)、Super Sabre ( = 超級軍刀)
Boomerang 與 Sabre 大致上算是同型的車種,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大,與初代最大的不同處在於轉向系統 (附圖),Super Shot 沒能實現的,終於在這這兩款車種當中獲得改善,不但消除了過大的懸吊變化,而且還是左右對稱的設計,不過聽說這個機構的缺點是有被砂石卡住的可能性,可靠度還是稍嫌不足,但我認為至少田宮總算是跨出了這一步。
除了轉向系統與初代不同之外,其它像是捨棄了六角型的傳動軸,狗骨也是一般常見的型式,避震器則是使用了新型的 CVA 避震器,採前單、後雙的配置,車體則是開放式的全新設計,使得維修與更換晶體變得容易許多。
*後續車種 - Hot Shot 2 ( = 發燒二代)
我一直都覺得 Hot Shot 2 的定位還真不是普通的奇怪,定價18,800日圓,比起 Boomerang 或 Sabre 都來得高,價格上比起初代的21,800日圓雖說是低了一些,但經典的程度差很多,性能面也不見有多大的提昇,屬於較晚期的車種卻沒有改良轉向性能。
如果是與高階的 Super Shot 相比較,儘管它再怎麼不濟,好歹也是裝了四支油壓避震器,還附上全車份的滾珠軸承和RX-540馬達,反觀 Hot Shot 2 則是顯得乏善可陳;總而言之,與同車系相互比較,Hot Shot 2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優點與相異之處,處於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
Hot Shot 2 相對於初版主要的設計變更是狗骨、避震器、電池下護蓋與檢修孔,其中的檢修孔的設計延用到了復刻版上,而加寬的電池下護蓋則是可以防止電池損傷,油壓避震是採 CVA 型式,與 Boomerang 同為前單、後雙的配置。
Hot Shot 2 連同 Big Wig ( = 大亨) 算是為整個車系做個結尾,之後的 Thunder Shot 雖然也冠上 Shot 之名,但其變化程度之大,我認為應當歸類於另外一個獨立的車系。很可惜的自始至終 Hot Shot 全系列都沒有改良到令人滿意的程度,最終還是免不了高級玩具車的評價,也少見於正規賽事之內,儘管如此,我仍然相信大多數絕版車友都會同意一點, Hot Shot 是80年代的經典名車之一。
ps:由於我不曾擁有過 Big Wig,所知有限,只知其車體與其他系列作差距頗大,甚至可以視為一個獨立的車種,基於以上的原因,本文中並沒有將其列入。
<The end> 评点非常专业,让人深度了解了这几款名车,如同亲临了rc那段辉煌时期 專業稱不上,只是業餘水準的玩家。
希望這麼多的繁體字不會造成閱讀上太大的困擾…。{:soso_e110:} lyf6499 发表于 13-8-2 18: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專業稱不上,只是業餘水準的玩家。
希望這麼多的繁體字不會造成閱讀上太大的困擾…。
可读性极强的好文章 掌声 {:soso_e179:} 楼主辛苦了。 我手上收藏數量最多的也就是 Hot Shot車系了,數量多到自己要盤點一下才能得知正確的收藏數,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www.rcfan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6348&extra=page%3D1 pro~~~~~~~~~~~~~~~~~~~~~~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