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RUN XR8plus vs EZRUN MAX8v3 两款好盈新一代1/8车用电调横评 HobbyWing new 1/8scale ESCs REVIEW 作者:Himalaya 序:2015夏秋相交,好盈的1/8车用无刷电调换代,推出了两款新品:XERUN XR8 plus EZRUN MAX8 v3传统上,EZRUN系列一直定位于大众(EZ=easy),而XERUN更偏向高阶用户。新推出的这两款,规格上几乎如出一辙:都是支持6S lipo,标称150A电流,都配置了6V/7.4V@6A的强力BEC,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本文做个HW自家产品的横向PK,看看哪一款才是最适合你的。 HobbyWing自家两款产品PK单单这张题头图已经传达出很多信息了,金属vs塑料,需自行焊接的铜柱vs预装的成品线和插座…… 受众定位的区别很清晰,这些定位的区别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下面一一道来。 外观和重量 一,包装内容全掏干净,撂桌上摊开。 XERUN XR8 plus XERUN XR8 plus 全部配件 EZRUN MAX8 v3 EZRUN MAX8 v3 全部配件:编程盒、电容组都是标配! *)什么情况?EZRUN更便宜,怎么反而多送了编程盒?还有电容模组!配置够诚意! *)售价贵了二百多的XERUN多了什么?抱歉,一块塑料片+2段热缩管,当然,还有几颗钉。。。。。。至于编程盒,请另外购买!道理上XERUN是面向高阶用户的,他们玩的更细致,对外场随时调节参数的需要更加殷切,怎么反而不给配置编程盒呢?因为,呵呵,全标配太LOW啦,作为OP件另售才够档次。。。。。好盈知道XERUN玩家都讲究,液晶编程盒乃是必需品,是无论如何要买的——除非你同时也玩飞机,而且也用好盈的Platinum电调,那么可以通用液晶编程盒,倒也省下了一笔重复投资。 EZRUN MAX8 v3 标配了LED数码管编程盒 这玩意在外场其实是个必需品,油门、拖刹、进角等只有在外场边跑边调才能得到理想效果。 然而如今的廉价显示的时代,35寸液晶大彩电都只要一千多了,还在用数码管的编程盒? 它真的便宜吗?实际上成本跟液晶的差不多(尤其是液晶编程盒的铝合金外壳变成塑料之后)。它全部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拉开档次。否则如何凸显液晶编程盒的“高端”呢。 结论: 单从配置上看,EZRUN MAX8“价格便宜量又足”,配置够诚意,性价比优势明显,果断胜出! 二,主机拿出来单独PK——主题:红与黑 方方面面犄角旮旯AB对比: 配置的外接开关完全一样。左:XERUN XR8 plus;右:EZRUN MAX8 v3 * 两款产品几乎一样大,设计布局一样,但是质感的区别有如天壤。 左:XERUN XR8 plus;右:EZRUN MAX8 v3 为了突出金属质感,XERUN XR8的风扇罩在黑色阳极化之后又做了倒角切削,露出白白亮亮的金属铝边缘;为了突出金属质感,连固定风扇的四颗螺钉都是铝制,且是骚红骚红的。。。。。。好吧,知道您花了钱了,忍不住显摆显摆也可以理解。。。。 然后,镜头一转,对准脚底板…… 金属感哪儿去了?同样的塑料脚底板。安装孔位置一致。 左:XERUN XR8 plus;右:EZRUN MAX8 v3 朝上的一面,各种不加掩饰的亮骚;朝下的一面,各种朴实无华,反正恋足癖只是少数。。。。。。 友情提醒:如果用这几个螺钉孔固定,请务必仔细检查所用螺钉的长度!切记! 电调左侧观,看到那骚红的边边没?信号线和四线外接开关完全一样。 左:XERUN XR8 plus;右:EZRUN MAX8 v3 电调右侧观,继续骚红与闷黑的对决。散热鳍片5:7 左:XERUN XR8 plus;右:EZRUN MAX8 v3 怎么XERUN XR8的散热鳍片才5片?比便宜的EZRUN MAX8还少?后文拆解部分揭晓。 电源输入侧,需要自行焊接的接线柱 vs 厂内焊接好的10AWG硅胶线。 滤波电容完全一样,厂牌、型号、规格、数量。 左:XERUN XR8 plus;右:EZRUN MAX8 v3 电机输出侧,需要自行焊接的接线柱 vs 插上就用的6.5mm插座。 风扇都是插接式,便于更换。 左:XERUN XR8 plus;右:EZRUN MAX8 v3 外置按钮开关,完完全全一模一样,难分彼此。 便宜的EZRUN MAX8附赠了电容模组,赞!“高端”的XERUN XR8反而没有。 电容模组!这是标准的OP件啊,这都附赠了,EZRUN MAX8真可谓良心配置! 只是,俺想小声问一句:厂家送东西,当然很高兴。但可是,可但是,您打算让我们焊接在哪里?要剥开那已经焊接好的硅胶线外皮焊上去吗?。。。。。。厂方花的钱,可不可以不要太冤枉。。。 个人以为,这玩意还是送给带接线柱的XERUN XR8更合适,没编程盒,用它找点平衡呗。 靠在一起比身高,EZRUN还略微长2mm上下。 左:XERUN XR8 plus;右:EZRUN MAX8 v3 这到底是多大?跟事实上的标准Castle MMM比一比: 跟MAX8比身高吃了亏,现在在MMM身上找回一点优越感。 结论:块头上,MAX8 > XR8 > MMM 外观对比下来,二者拥有很多共通点: *) 体积非常相近。 *) 使用的电容完全一样:万年不变的 Rubycon ZLH,规格同样是35V390μFx3并联。 *) 使用的外置开关完全一样。都抛弃了进沙土就报废的机械开关,改为硅胶按钮。 *) 使用的散热风扇完全一样。 *) 内置强力BEC规格一致,6V/7.4V 6A;电流标称一致:150A。 当然也有区别,比如: *)XERUN XR8 带霍尔传感器插口,支持有感电机;EZRUN MAX8 不支持,有感电机拿来也只能当无感的用。 *)XERUN XR8 使用了较多的装饰性金属部件,以凸显其高端定位(其实扣上车壳后,啥用也没有); EZRUN MAX8更塑料,塑料得那么坦荡纯粹,不加掩饰。 *)XERUN XR8 需要自己焊接输入输出线,讲究的玩家可以做出更简短整洁更心情的布局效果。 EZRUN MAX8 焊好了输入硅胶线和输出 6.5mm 插座,甚至连电池插头都焊接好了(有T插和TRX插两个版本),不用动烙铁,插上就能玩。 注:为什么是6.5mm?之前好多年的产品一直是6mm的啊。 明摆着,瞄准美帝友商,要动 Castle MMM的奶酪!直接互换直插,用户省心省事。 但是好盈啊好盈,功课做得还是不到位啊!后面会详细说。 *) 线材规格不一致:电源线都是10AWG,但电机线不同: XERUN XR8 =12AWG EZRUN MAX8 =10AWG 什么情况?为什么定位更高的XERUN XR8反而配了更细的电机线?莫非是体贴用家,细线更易于焊接?或者对高阶的XERUN XR8用户高看一眼,知道他们都是油门细腻的技术派而较少简单粗暴(因而电流更大)的没文化作风?不得其解。 *) 使用电压不一致: XERUN XR8: 2S~6S,莫非考虑1/10车BT玩家?比如我? EZRUN MAX8: 3S~6S,中规中矩 我的1/10电越就是用的老款XERUN 150A 驱动的,风扇直接拿掉,霍尔线插上,一圈跑回来电调仍然冰凉!降阶使用的浪费玩法就是爽。 *) 软件算法的区别。比如动态进角,比如对有感电机的支持。 三,过磅秤 虚胖还是精干?过磅秤瞧瞧。 “金属”的XERUN XR8,163g。 为了公平特意加上了电源线和T插。当然如果较真的话,还差0.?g的焊锡重量。。。。 “塑料”的EZRUN MAX8,158g。 果然轻了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 重量上,可以说并没有实质差别。 拆解!Yeah! 拆解! 一,作者手贱发作,观众喜闻乐见,Just Do It! 首当其冲当然是拆风扇了。 话说,对于飞沙走石的越野和大脚车来说,散热风扇根本就是个消耗品!遥想当年用MMM的时候,风扇卡死,要换个风扇,想死的心都有,拆!不!开! 现在好了,好盈这两款电调一样,都是拆4颗钉就能更换风扇。 拧开四颗钉,顶盖拿下,风扇跃然眼前 当然,一个是铝合金盖,一个是塑料盖。 两款所用的风扇完全一样,仍然是5V规格。 风扇的底面都贴了极薄的一层泡棉,这就是官方宣传的“采用了特殊的防震处理”了。 两款电调的风扇完全一样,仍然是5V规格。我好奇的是,当BEC输出设置为7.4V的时候,它们会嚎叫成什么动静。。。。 风扇去掉,倍显清爽。看上去更像亲哥俩了。 EZRUN MAX8环氧树脂灌封!死疙瘩一整坨有木有! EZRUN MAX8环氧树脂灌封!这里隐约可见好盈的专利导热铜板汇流条。 这下好了,没搞头了,对比拆解到此结束!接下来就剩下XERUN XR8的独角戏了。更便宜的EZRUN MAX8使用了更彻底的防水工艺:用环氧树脂灌封成一整坨,水啊,沙尘啊,是无论如何进不去PCB了。而且,这一整坨,根本没法返修,售后只能直接换新!……嘘!我什么也没说。。。。 下面接着拆左边那位高价金属货。 二,只剩下一位选手了,继续拆。 一个小橡皮塞子下面是霍尔传感器插口,支持有感电机。 又是四颗钉松开,底盖分家。 动下底壳,红色金属框直接掉下来。 仅看外观,还以为红色的是一层铝板,起到辅助散热之类高端功效。打开才知道只是一圈很薄的框框。 Canon的L级镜头配以红圈,以示高端的身份。好盈也给XERUN XR8配了红圈。这个金属圈完全是装饰品,没有任何视觉之外的用处。心情第一。 带上红圈圈照相啦!底壳内面特写。 散热器揭掉,露出功率MOSFET板,之间以柔性导热绝缘垫片隔开。 电容仍然是万年不变的Rubycon ZLH。 看起来好盈用Rubycon ZLH用得很happy啊,十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全系列产品始终是这一型号的滤波电容。Nichicon、Chemicon、Epcos等等那么多大牌,HW就是不为所动。这很可以理解:作为高危器件,要找到一个可靠的供应商并不容易,变更它需要付出很大的验证成本。 但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出发,仍然建议好盈对关键器件留有至少2家供应商。 功率板特写,主角:“专利技术的铜质导热汇流条”。 从好盈六七年前的第一代1/8车用电调开始就是用的这个形式的导热汇流条,俺本人还是比较推崇的,它对PCB散热,全金属热流通路,而不是塑料的MOSFET外壳。对PCB散热可同时兼顾PCB正反两面的MOSFET,反面的MOSFET们不至于那么悲惨,其发出的热量要透过PCB和上层MOSFET之后才能到达散热器。 汇流条下面藏着MOSFET,5pcs/列,共3列。 PCB的反面还有3列MOSFET,正反两面共有30片。 没有拆开汇流条查看MOSFET型号,但从露出的一点点标记看,好盈又用回了IR(International Rectifier)的MOSFET,之前貌似On Semi的用的较多。 控制板PCB特写。强力BEC的电感很不低调。 翻过来可见整体由功率板和控制板两块PCB相叠而成。 控制板上除了分外惹眼的BEC电感之外,PCB上主要的改变还有: *)MOSFET半桥驱动器改成了National(现在已经归了TI) 的制品LM5109。跟沿用N年的NCP5106相比,吸收电流能力翻倍,输出电流能力翻4倍。这意味着可以更快速的驱动更多更低内阻(通常意味着更大输入电容)的MOSFET,提高切换效率。 *)主控MCU:Silicon Lab的C8051F361 然而最最令我兴奋的不是这些,而是下面这个小物件(请原谅上层器件曝光过度,只为拍清楚下面藏着的那俩),: 被MCU PCB盖住,下面功率PCB上的那俩,看到没!写着0m50的那俩! 哈哈!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好盈推出datalogger数据记录功能,总算有希望了!两颗0.5mΩ电阻并联为0.25mΩ,摆明了就是电流取样用的。真希望带数据记录的固件赶快出来! 无处不在的防尘硅胶部件,统统都是特殊定制品: 接线柱,有圆形硅胶套,红色黑色。 Hall插座,有白色的矩形硅胶套。 风扇插座,有黑色的矩形硅胶套。 PCB与底壳之间有透明硅胶圈。 这些无处不在的硅胶套,几乎充斥了各处的缝隙,好盈这回对内部洁净程度下足了功夫,洁癖患者福音。但是也请保持清醒,这些只是防尘套,它们不防水! CNC的整体散热器 散热器与PCB的导热汇流条之间用软性导热垫相接触。 高端金属又来了,这回不是纯装饰的样子货了。XERUN XR8的整个上盖都是散热器!而EZRUN MAX8是塑料上盖,下面的散热器只覆盖中部MOSFET区域。这下子不再纠结散热鳍片是5片还是7片了。 拆解完毕,按反顺序把它们装回去。然后问题来了: 这个窟窿是什么情况? 刚才看到了,这里防尘,那里密封,不计成本定制大量硅胶密封件。然后,然后这里留了个窟窿。。。。。 猜测:信号线和开关线,在散热器的设计之初可能考虑了两种出线位置,于是两个位置都留了槽口。后来用了其一,另一个估计会在后续工件中去掉。 信号线出线位置。 为什么有种被持刀劫持的赶脚?匕首紧紧抵在脖子下边。。。。。这个红色阳极化铝装饰件的尖锐直角边,会不会在机缘之下割破信号线呢? 再看上侧,OMG一样啊,漂亮的CNC阳极铝散热器同样有着尖锐的直角边缘。 上下两面夹击!信号线和开关线自求多福吧。 再拿起拆不开放弃拆解的EZRUN MAX8,情形类似。只不过它不是两面金属而是一面金属散热器+一面塑料顶盖。 EZRUN也是一样,只不过它下方是金属,上面是塑料。 我见过不少模友的电调信号线齐根处破皮,导致短路。包括美帝的MMM也是一样。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解决的问题。 提点建议吧。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消费品领域早就遇到过并有了成功的解决方法: 比如这个iPhone套装耳机: 耳机上的小小硅胶套保护线材免于弯折受损。 为了防尘可以定制那么多硅胶套,为了可靠性怎么就不能呢? 还有更低成本的,连硅胶套都省了,还是iPhone 耳机: 倒个圆角不就得了嘛。 倒角弧度最好拉大一些,让线材根部的弯折部分分散,可避免在同一部位疲劳折断。 CNC切削的风扇保护罩,黑色阳极化之后再切削出白边,怎一个精美了得。 理智一点讲,这玩意纯属心情件,实际上不如塑料好用,还重,还齁贵。但高端就是高端,必须要摆出点高端的样子来,可以理解。 还好,“高端look”的代价不大,只有这么点重量。 风扇装回去,就重装完毕了。等等,好像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拆而忘了拆的。就是它: 外接开关拆解。同样用环氧树脂灌封。 踏实啊,环氧树脂灌封的开关,寿命可期! 当初用MMM时候那个机械式开关真是不堪回首,跑了两次,就进土接触不良了。后来干脆去掉直接短接了事。 CastleMM |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