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RC避震系统介绍

查看: 12549|回复: 13|   [复制链接]

S14Q123ASD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8-7-23 08:51:2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主要由避震弹簧 Spring,避震活塞 Piston, 避震油 Shock oil
避震弹簧就是安装避震上,使避震器以及悬挂系统产生弹性的部件。通常决定弹簧硬度(spring rate)的因素有:弹簧材料的强度和延伸性、弹簧金属线的直径,弹簧的直径、长度和绕圈数。材料强度越高,或者弹簧金属线越粗,或者弹簧直径越小,或者弹簧越短,或者绕圈数越小,其硬度(spring rate)就越大。
厂家通常会提供不同硬度的弹簧选购件。

  更硬的弹簧帮助避震反弹得更快,同时减低车身滚动。但是硬弹簧吸收震动的效果不如软弹簧好。在高抓地力的场地可以尝试使用更硬的弹簧。
  在地毯场可以从比原厂设定硬一倍的弹簧开始测试。
  更软的弹簧适用于有许多小起伏的场地,或者比较滑的场地。
  正常来说,使用更软的弹簧可以增加抓地力,同时增加车身滚动。但如果过软,以至和避震效果不能匹配,或者使车身滚动过多,反而会减少抓地力,并使车子反应迟缓。
  将前弹簧换成较硬,过弯时车子前端横向重力转移就较小,纵向重力向后转移。车子会比较稳定,但是也会减少前轮抓地力和转向,导致转向不足。车子更难入弯,转向半径更大,出弯时的转向更弱。可以在非常咬地的场地使用很硬的前弹簧。
  将前弹簧换成较软,过弯时车子前端横向重力转移就较大,纵向重力向前转移。车子转向会增加,特别是在弯中和出弯的时候。但太软的前弹簧会令车子转向过多。
  将后弹簧换成较硬,过弯时车子后端横向重力转移就较小,纵向重力向前转移。后轮抓地力会减少,车子在弯中和出弯的时的转向会增加。在比较长的高速弯角中比较有效果。
  将后弹簧换成较软,过弯时车子后端横向重力转移就较大,纵向重力向后转移。后轮在弯中、或者通过起伏的地面、或者加速时,抓地力会增加,但也可能产生转向不足。
避震活塞就是在避震内部限制避震油流动的活塞装置。
避震活塞影响避震效果。活塞有一个或以上的孔,允许避震油从其中流过。孔的直径限制在一定时间内避震油的流量,从而控制避震器的反弹速度。
避震效果,就是避震的阻尼作用。改变避震活塞的小孔直径或者改变避震油的浓度,都可以影响避震器的特性。小孔直径越大,或者避震油浓度越小,避震效果就越弱 (在相同的弹簧下反弹速度越快)。反之,小孔直径越小,或者避震油浓度越大,避震效果就越强 (在相同的弹簧下反弹速度越慢)。
两者也可以组合使用,比如Associated TC3的避震活塞有#1、#2、#3三种直径可以选择。#1的小孔直径最大,#3的最小。每种活塞的避震效果相差相当于5号避震油。举个例子:用#2活塞配35号油的避震效果,相当于用#3活塞配30号油的效果。
避震效果的强弱并不等于整体避震反应的好坏,具体应该视场地而定。

  较软的避震效果可以增加车辆在滚动时的抓地力,但是也会降低过弯的速度。
  较硬的避震效果使车子可以更容易地突破抓地力,在高速弯角可以减少车身滚动。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车子在路面上跳动的太厉害,您应该尝试更换更大孔直径的活塞。当然,有时也可能例外。
  在教平滑的场地,可以尝试使用孔直径更小的活塞。
避震油就是填充在避震器内,以减速避震活塞运动的弹性液体,通常由硅(silicon)制成。
避震油的浓度影响避震效果。它控制避震器反弹的速度,也就是车在通过突起后,避震重新回到原来位置所需要的时间。越浓的避震油,在相同直径的孔中流动速度就越慢,因此避震反弹速度就越慢,反之亦然。
避震效果,就是避震的阻尼作用。改变避震活塞的小孔直径或者改变避震油的浓度,都可以影响避震器的特性。小孔直径越大,或者避震油浓度越小,避震效果就越弱 (在相同的弹簧下反弹速度越快)。反之,小孔直径越小,或者避震油浓度越大,避震效果就越强 (在相同的弹簧下反弹速度越慢)。
硅避震油的优点是其浓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避震把车辆上下运动的能量转化为避震油的热量)。避震油的浓度通常以 wt 为单位表示,号数越大的油越浓,有些厂商的避震油用其他单位标识。

对于电动房车来说:
  较软的避震效果可以增加车辆在滚动时的抓地力,但是也会降低过弯的速度。
  较硬的避震效果使车子可以更容易地突破抓地力,在高速弯角可以减少车身滚动。
  正常路面情况下,应该从原厂设定(如30wt或者40wt)开始测试适用的浓度。
  在地毯场,可以从比原厂设定硬一倍的浓度(如70wt)开始测试。
  如果你的车辆在路面上跳动的太厉害,您应该尝试更换浓度更低的避震油。比如20wt或者25wt。
  在颠簸的场地使用浓度较低的避震油,如20wt或者25wt,这会增加抓地力。

     齿轮差速 Gear differential
差速就是使在同一个驱动轴两端的轮子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转动的装置。
差速器有差速作用和限滑作用:差速作用使两轮可以相对转动,并使两轮转动速度的平均值等于整驱动轴的转动速度;限滑作用在两轮相对转动时产生阻力,以限制两轮速度差,防止其中一个轮子发生过度打滑和空转。
在转弯的过程中,外侧轮的转弯半径大于内侧轮的转弯半径,所以外侧轮需要比内侧转的更快。如果这时差速过紧(限滑作用过大),造成两个轮子互相角力以使自己得到适当的转速,从而使总体抓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差速比较松,当一个轮子失去抓地力的时候(比如通过一个起伏),会造成过度的空转,使另外一个轮子失去动力。这样会减少加速的反应。
齿轮差速通常外壳呈圆筒状,其中装有一组齿轮,并填充差速油。齿轮组使两边的轮子可以相对转动,而其平均转动速度与差速外壳的转动速度一致。差速油可以使齿轮在相对转动啮合时产生阻力。
对于齿轮差速来说,更换浓度大的差速油,可以限制轮子相对转动;浓度小的差速油可以使轮子更容易相对转动。一部分厂家的差速油浓度用wt表示,数值越大浓度越大,如50000wt、100000wt等。

  前差速器比后差速器松,可以增加转向的反应。
  前差速器比较紧,会减少转向反应,但是可以增加转弯时的稳定性。
  比较紧的后差速会是车子在进入弯角时有点转向不足,出弯时也更难控制(动力打滑)。
  在低抓地力的场地使用比较松的差速。
  在高抓地力的场地使用较紧的差速,以提供更快的加速反应,和更好的油门响应。
应当全盘考虑您所使用的轮胎的滑动特性,以及场地中会产生动力打滑(Power slide)的弯角的数目,以及在加速出弯时由于地面不平或者抓地力不均匀而产生的打滑空转的机会,还有个人的驾驶风格。来决定差速的松紧。海绵胎或者使用不同内胆的橡胶轮胎,其滑动特性都不一样。滑动特性越渐进的轮胎,在动力打滑时越有可预测性。
滚珠差速 Ball differential
差速就是使在同一个驱动轴两端的轮子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转动的装置。
差速器有差速作用和限滑作用:差速作用使两轮可以相对转动,并使两轮转动速度的平均值等于整驱动轴的转动速度;限滑作用在两轮相对转动时产生阻力,以限制两轮速度差,防止其中一个轮子发生过度打滑和空转。
在转弯的过程中,外侧轮的转弯半径大于内侧轮的转弯半径,所以外侧轮需要比内侧转的更快。如果这时差速过紧(限滑作用过大),造成两个轮子互相角力以使自己得到适当的转速,从而使总体抓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差速比较松,当一个轮子失去抓地力的时候(比如通过一个起伏),会造成过度的空转,使另外一个轮子失去动力。这样会减少加速的反应。
滚珠差速通常是由两块摩擦片,夹住装有差速珠的齿轮,并有调整压力的装置(弹簧/压力片和轴承)。在差速珠和摩擦片间涂有摩擦油。差速珠可以使摩擦片相对转动,而调整压力的装置和摩擦油可以控制差速珠在摩擦片上滚动时产生的阻力。
对于滚珠差速来说,将差速拧紧,或者使用更浓的摩擦油,可以限制轮子相对转动;放松差速,或者使用更稀的摩擦油,可以使轮子更容易相对转动。一般来说,不宜使齿轮可相对于滚珠差速整体滑动,这样会损失动力,并且容易磨损差速珠和摩擦片。因此差速不能拧得过松。如果差速太紧,但齿轮仍能滑动,请更换更稀的摩擦油。
lution 金牌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8-7-23 14:23:3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UP
baukran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8-7-23 14:50:0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谢谢分享~收藏了~~~~
nankey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8-7-23 17:26:3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貌似在哪里读过…………
huaran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8-7-23 21:32:0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逼我射精啊!
DYGM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8-7-23 23:14: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学习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08-7-24 14:03: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上了一课``
Himalaya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8-7-24 15:00:2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好多字,没勇气看。

好多字,没勇气看。
PS: LZ签名档图片中的四只,避振效果一定不错。
我为模狂 终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08-7-25 13:31:1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学习中 :victory: :victory:
石头猪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08-7-25 14:05:4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001bmp.JPG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真是很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