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Collapsar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05:24:5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Collapsar 于 10-2-4 23:04 编辑

介绍: http://bbs.rcfans.com/viewthread.php?tid=253179


第一章 轮胎


轮胎是使得车有良好的操控性的最重要因素。轮胎同时也是车与地表之间的唯一联系,这个联系的紧密程度唯一地受制于胎皮与地表的摩擦力。因此,让我们先看看摩擦力是如何工作的吧。


1.1 摩擦力(Friction)

众所周知,两个表面间的摩擦力公式是: 摩擦力 = µ x 重量。

µ 在这里是指两个表面间的摩擦系数。就橡胶轮胎而言,这个摩擦系数并不是恒定的。相反,它随着温度,压力,以及最重要的是,轮胎打滑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一点可以从下图看得出来:

摩擦系数与打滑量的关系图

摩擦系数与打滑量的关系图
Collapsar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05:25:0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Collapsar 于 10-2-3 13:09 编辑

以上座标系中,水平线代表轮胎打滑量,取值范围从0%(没有打滑,轮胎正常转动)到 100% (轮胎不转车在动,或者轮胎转动车却不动)。纵座标则代表摩擦系数的值。从上图的左侧可以看到,轮胎的自打滑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蠕动(squirm)。这个情况通常发生在轮胎受(车重)压变形,胎表对车轴做相对运动时。这同时也造成滑动角在图的右侧可以看到,胎皮和地表间的打滑起决定性作用。在这里轮胎将开始向侧向稍稍滑动。图的左侧值得注意的是,在只有少量(5% ~ 15%)的打滑量的时候,摩擦系数已经达到最大值。这都是因橡胶的特殊性质而起的。

实际上,上图的曲线的奇异性是多种因素混合的结果。其中至少有两种机制的参与:滞后效应和附着效应(hysteresis and adhesion)。

. 附着,是橡胶分子和地表分子发生直接接触时产生的一种现象。橡胶是一种聚合物,它的分子结构跟(搅成一团)意大利面非常相仿(在此每根面条就是一根原子串成的线)。橡胶的表面在多数情况下是结晶性的,即是说原子们是紧密相依的。当两个表面之间存在一个速度差的时候,橡胶的原子线将会被拉伸(记得上面说的面条吗)。一些分子的凝聚力将被打破,新的分子又会结合生成。当橡胶的表面在另一个表面(地表)上拖行时,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很显然,打破以及拉伸分子链以及移动原子需要能量,因此也需要力的作用,也就是附着力。一般来说当这个速度差介于0.03/秒到0.06/秒之间的时候,附着力会达到最大值。

. 滞后,这个效应因橡胶变形而产生。当胎体扭曲时,某些区域的橡胶会被压缩,某些区域则被拉伸。为了让拉伸得以形成,原子们必须并肩运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这种形变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摩擦力使得轮胎发热,这是需要能量的,当然也就需要力的作用。这个力就叫滞后力,它与附着力是非常相像的。唯一不同的是滞后力的大小取决于橡胶的内部摩擦。

随着施加在轮胎上的重量以及打滑量的不同,以上两个效应的比重会发生变化。比方说:如果打滑量较多的话,滞后效应将比附着效应更起主导作用。如果橡胶非常软,在温度高,而且表面光滑的情况下,附着力将成为主导力量。

当然了,以上两种力在硬的赛道上,比方说沥青路和非常硬的泥路,是不起作用的。在地表较软时,地表的变形是摩擦力产生的主导因素:轮胎上的突起(轮钉)会陷进地表,从而造出地沟来。在这种情况下,以上图中的曲线图就不会出现向下弯曲的走势。相反,µ(摩擦系数)会随着轮胎所承受的重量以及打滑程度的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机制。这也是为什么当平路车在转弯而把重量转移到外侧的轮胎时,它的转向能力会下降。但当一辆越野车做同样的转向时,它的转弯能力却会增强。所以让平路车有高的滚动硬度(想想防倾杆),是非常有意义的,off-road车则反之。




1.2 牵引力圆 (The traction circle)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摩擦力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通常在少量打滑的情况下摩擦力就能达到最大值。让我们看看它是如何影响车的操控性吧。

除非轮胎的纹路是非对称的,摩擦力应该是各向同性的。而且这个摩擦力一定存在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在各个方向上也应该是相同的。这一点可以用牵引力圆图(
Traction Circle)来表示。

牵引力圆图

牵引力圆图
Collapsar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05:25:1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Collapsar 于 10-2-4 09:50 编辑

上图的垂直方向代表加速度(上)以及减速度(下),水平方向则代表左转向(左)和右转向(右)。最大抓地由圆的边界表示,而圆的面积是指轮胎在地表上获得的最大抓地。

很显然,在赛道上达到最快的方法就是彻底发挥轮胎的潜能。这么说来,刹车时应该做到越迅速越好,也就是说让你的轮胎处在上图的c(正下方,即最大减速度)这个位置。如果你刹车(减速)过猛,从而向下溢出c点,车将会打滑,刹车距离也会相应增加,车甚至会失控。加速的道理也一样,如果加速过急从而向上溢出a点,车轮将空转,因而车的加速反而会变慢。同样,转向时也有可能会溢出最大抓地bd点,车将会(原地)打转。

但是最难判定的部份并非处于水平及垂直线上,而是处于它们之间的区域。比方说图中的d点(绿色的点)吧,它表示车在加速右转(右转的同时提高车速)。请注意d点现在正好处在圆周上,但车子并没有以最大的加速度前进(在垂直方向上比a点低),也没有以最大角度右转(比最大右转量b要小),其加速度和转向度的值都处在一个比较中间的位置。现在假设用最大的加速度(点a)向前行驶,并且稍稍向左打方向盘。在图表上,你的当前位置应该处在a的左边一点点,也就是说你现在处于圆的外面,(因为超过最大的抓地)胎轮将会空转,如果车是前轮驱动那么车就不会乖乖地转弯,如果车是后轮驱动车就会(原地)打转。图中还隐含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为了获得最大的转向能力,不应该对轮子施加动力(图中d点和b点的加速度值为0。译者注:我觉得应该说车子不应该有加速度,即保持匀速。)。反之,为了获得最大的加速度或刹车,不应该对车子施加转向(图中a点和c点的转向值为0,译者注:车注定要撞墙的时候千万不要打方向盘去避免,不然刹车的距离反而更长,也就是说反而会撞得更惨。当然,头单等除外)。


1.3 滑动角 (Slip Angles)

你一定想过当你处在牵引力圆外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你的车又会有什么反应。滑动角能给你一个明了的答案。

滑动角是指轮胎所指的方向与其实际运行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四个轮胎)每个轮胎都有自己的滑动角。

一个不打滑的轮胎的滑动角是0度。

下图描述了一辆车在低速下转弯的情形,这时候所有的滑动角都是0度。

低速转弯下滑动角为0度的演示

低速转弯下滑动角为0度的演示
Collapsar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05:25:2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Collapsar 于 10-2-4 09:51 编辑

在这里假定车完全遵循(Ackermann)奥克曼效应(译者注:请参照http://www.rcfans.com/?p=140。),而且车的后束角(译者注:请参照http://www.rcfans.com/?p=168)是0度,那么车将会在轮胎不打滑的情况下正常过弯。请注意以上四根从车轴延伸出来的线交汇在同一点,车即是围绕这一点做转向。以上是一个低速过弯时的典型案例。在这个情况下每个轮子的受压是接近均衡的。

然而,不幸的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推头(转向不足)时而发生。 当前轮受压不足时,推头就会产生。这时候前轮开始打滑,并由此产生滑动角。

转向不足时的演示图

转向不足时的演示图
Collapsar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05:25:2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Collapsar 于 10-2-4 00:15 编辑

这个前轮滑动角就是上图中蓝线和绿线之间的夹角。这时候车不会按你预期的弯心做转向(即蓝线的交汇点N);相反,车是围绕绿线的交点U过弯。在这种情况下转弯半径比预期的要大,这正是转向不足(推头)的定义。

与转向不足相反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当后轮受压不足时后轮会打滑,这时候车会转向过度(甩尾)。也就是说转弯半径比预期的要小。

转向过度的演示图

转向过度的演示图
Collapsar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05:25:3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Collapsar 于 10-2-4 09:52 编辑

从上图看到,后轮开始打滑,由此产生后轮滑动角(蓝线与绿线的夹角)。这时候前方内侧轮也开始打滑,这是因为车不可能同时绕两个弯心做转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车手预期车绕N点转向,但实际上车是绕着点O(绿色的点)过弯。 当车过弯时,代表滑动角的线的交汇点即是车绕行的中心。当轮胎不能服从这个中心点过弯的时候,受压最小的轮胎(即上图中前内侧轮胎)就会产生一个滑动角。

请注意现在车的转向中心O(较之于N)更贴近车的中心,也更接近车头的位置。这时候车将提前转向并且也转得更急促。

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是很常见的。但在现实中,千奇百怪的现象也会时而发生。比方说下面这个图,

怪异的转向(反胎)演示图

怪异的转向(反胎)演示图
Collapsar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05:25:4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本帖最后由 Collapsar 于 10-2-4 05:27 编辑

从上图中看到,虽然前轮转左,但车子却向右绕D点过弯(反胎是也) 。这时候后轮打滑得非常厉害,滑动角也巨大。显然,要这样过弯是对车技是有特殊要求的(相信玩反胎的漂友们多半都已经掌握纯熟了)。


(第一章完)

第二章 悬挂系统:  http://bbs.rcfans.com/viewthread.php?tid=253372
丿氵番|D调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07:38:0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
PYCTZ1313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10:32:5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肇庆
很不知道是什么 不是说lz写得不好 只是我不够渊博
Collapsar 超级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0-2-3 10:48:1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是我的专业词汇不够,翻译得不见得精准。不过只要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还没忘光的话,连蒙带猜,相信你可以明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